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疆域图。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②③①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答案】B
考点:地方政治制度。该题考查中国古代对新疆、西藏地区的管辖。①西藏地区属于宣政院辖地是在元朝时期;②清朝在西北地区设乌里雅苏台;③“吐蕃”是唐朝时期对西藏的称谓;④西汉末年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今新疆地区。故排列顺序正确的是B项。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废分封、立郡县”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需要
【答案】C
考点:A、B、D 三项不全面,不是主要目的。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主要通过界定君臣权限来实现;“废分封,立郡县”把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利于国家统一;至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身的目的就是维护国家统一
3.钱穆《国史大纲 》中谈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说:“… … 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 …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军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B
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该制度打破了“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削弱了贵族特权,使选官制度有了“公开客观之标准”并结合史实可知,这一制度是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由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所以本题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