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本节考点
|
对应题号
|
错题统计
|
实践含义
|
1
|
|
实践特点
|
2
|
|
实践决定认识
|
3、5、6、8
|
|
认识
|
7、9
|
|
真理
|
10
|
|
认识发展
|
11、12、14
|
|
综合考查
|
4、13
|
|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2小题,共48分)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工人做工
D.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解析:选D 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符合题意;A、B、C均是实践活动,故选D。
2.“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顺利实现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两个飞行器要以比子弹还快数倍的速度飞行,完成无缝对接,难度好比百米之外“穿针引线”。这直接体现了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解析:选B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交会对接,体现了科学实验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即实践具有能动性,故答案选B。
3.(2014·南通模拟)美国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成功着陆火星,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为人类更深入地认识火星奠定了基础。这说明( )
A.人类通过实践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D.认识工具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基础
解析:选B 火星探测器“为人类更深入地认识火星奠定了基础”说明实践为认识提供新工具、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入选。A、D错误,C材料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