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全面小康梦”的描绘正确的是( )
A.成为世界上创造发明最多的国家
B.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C.消除了战争隐患,世界更加和平
D.环境更加美丽,发展难题彻底消除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A与“全面小康梦”联系不大,不选;B是对全面小康社会图景的正确描述;C反映的是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与题干要求无关;D错在“彻底”上。
答案:B
2.当中国启动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城市化进程时,广大农村也被卷入前所未有的剧烈变革中。青壮劳动力进城打工,一个农业大国出现了“农民荒”。下列有利于解决“农民荒”的措施有( )
①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②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③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报酬 ④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农民荒”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差距过大,①②④中的措施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解决“农民荒”,所以选C项。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不能解决“农民荒”的问题,排除③。
答案:C
3.在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70%。为此,财政部制定了农业综合建设规划,拟到2020年,依靠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此举有利于( )
①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降低农产品价格 ③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④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有关知识。依靠科技对中低产田进行治理,提高单位土地的生产能力,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巩固农业地位,故①③应选;对现有农田进行改造是为了提高产量,而不是扩大耕地面积,也没有涉及土地制度改革,②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