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经济生活主观试题精选
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素以彬彬有礼和敢于担当的风貌著称于世。
材料一:如今,行走中的国人在旅途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记,有的在感受汲取文明,有的却因不当的言行给文明的传播留下了难言的诘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升行走文明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从自然中感悟,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感悟,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样性文化交流、撞击和融合中去感悟,是一条文明提升的捷径。
(2)结合材料1,说明提升行走文明是文化自觉的表现。(8分)
(2)提升行走文明,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认识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4分)从自然及各种文化环境中感悟,从多样性的文化交流、撞击和融合中感悟,在于把握文化发展规律;(2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2分)
2.(7分)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公布考试改革方案,“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等成为方案的亮点。其中,语文学科将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2016年起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2016年英语高考分值降至100分,中考英语分值也将降低……。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对“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做法的合理性加以论证(7分)
(7分)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或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成村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③语文增加分值,英语分值降低,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语文知识,对提升国民文化涵养、思想素质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传播,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3.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2014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将于2 014年3月28日至4月14日,在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开封举办,为期18天。本次清明文化节将为大家展示一场文化盛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场景美轮美奂;多媒体歌舞秀《千回大宋》,再现汴京繁华;大型民族史诗震撼马战《岳飞枪挑小梁王》、“铁塔传奇”光影秀等演出等系列文艺展演更是为今年的清明文化节增添了精彩的看点。而这些节目的制作,都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