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下列诗句中与此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A.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B.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C.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D.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解析] 1.诗句表明春意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运动变化的规律。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也体现了这一哲理,故B符合题意。A体现的哲理是物质是运动的。C体现的哲理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体现的哲理是物质是运动的。
2.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2.诗句①,把风定的静与花落的动结合起来,用鸟鸣的动衬托山的幽静,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表述正确。谚语②表明,良言和恶语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体现的哲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不是辩证否定观,故表述错误。谚语③表明,从当家的实践中知道柴米贵,从养育儿女的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的恩情,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表述正确。谚语④表明,先有仓廪实这一物质条件,后有礼仪观念,先满足衣食这些物质需要,才会知道荣辱观念,体现的哲理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故表述错误。答案 B
3.物体的温度实际上是由于组成物体的原子不断运动、互相碰撞产生的。如果给物体持续降温,则原子运动不断减弱直至停止,温度也就不会再下降,这就是原子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极限,我们称为绝对零度(-273.15℃)。材料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