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比较各家各派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对于“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问题,采用分析图 文材料、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的方法;对于“孔子及儒学的勃兴”这一问题,采用阐释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对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这一问题,建议采用历史比较、问题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 重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及评价。
三、教学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先秦思想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冲出狭隘宗族纽带的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社会上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了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