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导致变革的根源在于( )
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思想文化的繁荣 D. 接连不断的各国变法
2.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3.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有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后
C、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
1. “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人说惠王”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1. 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5.“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6.《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