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2.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下面关于十二生肖与古代农业文明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
C.有利于安排农事,发展生产 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
3.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
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 )
A.隋唐时期的大运河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战国时期的郑国渠
5.“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汉书•景帝纪》记载的这则诏令,反映了古代大河文明国家的( )
A.中央集权制度 B.以农为本思想
C.重农抑商思想 D.聚族而居习俗
6.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
7.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8.《吕氏春秋》载“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汉书•食货志》载“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有关这两段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两段话是矛盾的 ②它们说明男耕女织相辅相成
③家庭手工业在小农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封建剥削造成一些人不劳而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