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人常常将《论语》等同于中国的《圣经》,将儒家文化称为儒教,鲜有知《老子》者,更不知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说法。《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地。这说明中华文化( )
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正确把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是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总称
解析: 中华文化包括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等不同文化,说明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答案: A
2.2012年12月24日,“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评审工作会在北京举行。工程共投入1.5亿元,计划历时5年,用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形式来呈现辉煌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旨在创作具有强烈艺术魅力和鲜明时代特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优秀美术作品,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文化历史传统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启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②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③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 ④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我们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必须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注入时代精神,②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④说法错误;①③符合题意。
答案: A
3.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该( )
A.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B.发挥党的指导思想的“主心骨”作用
C.保持传统文化不失去民族精神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