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历史阶段性测验卷B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所有答题必须涂在答题卡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答题卡上写好姓名、班级、学号)
1、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它们的产生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差异,但是在地域上却有相似之处,它们都起源于
A. 亚洲 B. 非洲 C. 美洲 D. 欧洲
2、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四羊方尊 三角援戈 人面纹方鼎 乐府钟
3、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这种君臣间的礼仪从侧面反映了
A.礼仪制度逐渐规范 B.君臣关系日益紧张
C.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D.对地方控制更规范
5、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到:“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