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试题考点分布看,本专题高考考查的重点有: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的发行量、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汇率变化及其影响。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只考了客观性试题,并且计算类和图像类题目较多。
1.(2013•高考海南卷,1)2012年某国国民经济总体上是平衡的。假设2013年该国待售商品量增加14%,货币流通速度提高5%,物价水平上涨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民经济要保持平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 )
A.减少11.8% B.增加11.8%
C.减少16.2% D.增加16.2%
解析:选B。本题考查货币的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假定2012年待售商品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均为1,2012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则2013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14%)×(1+3%)÷(1+5%)≈1.118。1.118-1=0.118,要保持国民经济平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比上一年增加11.8%,故选B。
2.(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1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的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
A.下降0.835 B.下降0.76%
C.上升0.83% D.上升0.76%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汇率的知识。首先要明确利润率=利润÷成本,其次要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计算过程如下:24×(6.27-6.32)÷144≈-0.0083,换成百分比是下降0.83%。故选A。
3.(2013•高考四川卷,1)2013年4月10日起,人民币与澳大利亚元可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直接兑换交易,无需再通过美元这一中介实现兑换。至此,澳大利亚元成为继美元、日元之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兑换的西方国家主权货币。中澳货币直接兑换能够( )
①降低金融交易费用,促进中澳双边贸易 ②客观反映人民币供求,稳定人民币币值 ③增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加快其国际化 ④提高人民币汇率,吸引中国人赴澳旅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货币直接兑换的意义。题眼是“中澳货币直接兑换”。中澳货币直接兑换交易,能够降低金融交易费用,促进中澳双边贸易,①正确;“澳大利亚元成为继美元、日元之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兑换的西方国家主权货币”,能够增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加快其国际化,③正确;题干信息不能反映人民币的供求,也未体现提高人民币汇率,故②④不符合题意。
4.(2013•高考安徽卷,1)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
①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
②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