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 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考纲要求 两年高考
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Ⅱ 2013浙江,2、新课标全国Ⅰ,3、江苏 ,27、天津,3;2012广东,1、海南,11、北京,31(1)(3)、安徽,3、浙江,1
【名师综述•把握规律】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在必修模块中直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微观上可联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宏观上可联系生物的内环境,甚至牵扯到生物的遗传变异的相关内容。本专题内容考查结合点多,对题目中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对不同专题之间的综合要求高。主要考查几种常见的方式(渗透作用、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的判定、特点及影响 因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主要涉及对渗透作用的理解、渗透过程的分析、拓展及应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以及由此引进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应注意构建知识框架,实现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容易对渗透作用中的水分运输方向理解不透,渗透平衡后半透膜两侧浓度差是否存在理解不透,误认为浓度差是质量分数浓度差,对质壁分离的概念及发生条件理解不到位,常见物质出入细胞膜的具体方式混淆不清,对基本概念内涵没有深入理解。通过对渗透作用、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质壁分离的概念内涵的理解,列表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信息特征,回忆相应物质出入细胞的典型特征,或用概念图对细胞出入细胞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列举影响节点的内因和外因,从文字或图解背景中找出关键信息,如是否消耗能量,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逆浓度运输,是大分子还是小分子,再掌握特殊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即可,如神经递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等。应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大批量、归纳概念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类比,培养解读图表的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应结合渗透装置分析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化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结合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运用表格的方式,加深对不同物质运输方式的理解。
1.从考查内容上看,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渗透作用原理及应用、判断细胞的死活、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拓展和应用、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及其实验探究。
2.从考查角度上看,以选择题、简答题或实验题的形式考查物质出入细胞方式,采用实验题的形式考查通过模 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采用选择题和实验题的形式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