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链接
1.古代涉及“民生”的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强调轻徭薄赋、不夺农时。
(3)荀子:提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力量的强大。
(4)墨子: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
2.中国近现代民生问题
(1)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2)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3)中国共产党采取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措施。
①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就着手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具体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实行土地改革,平抑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合理调整工商业等。
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初20年里,政治、经济方面的“左”倾错误泛滥和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生产遭到破坏,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生产积极性受挫。解决措施:实行改革开放,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引导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③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全面振兴,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肯定并发展了“农民两项伟大创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这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
④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措施有: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促进科技、文艺的繁荣发展;制定教育方针,发展人民教育事业,加强教育立法,改革教育体制;发展广播影视、报业、互联网等事业。
3.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与教育的发展
(1)物质生活——衣食住行
近代,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同时存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贫穷落后的状态仍未彻底改变。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变。政府通过建设“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2)近现代教育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开近代教育之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国民教育迅速发展;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启动希望工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