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中( )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③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2013年10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彼得·W·希格斯(Peter W. Higgs) 和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以表彰他们对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所做的预测。在揭示亚原子粒子质量起源机制方面的理论发现,他们的理论预言已经在近期由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的ATLAS 以及 CMS实验所证实。这一成果证明了( )
A. 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 科学实验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C.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 认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人们更好的改造自然界
3. 2013年10月22日下午开始,吉林省在15个小时内连续三次发生了5级以上的地震。地震的发生是由地壳运动变化引起的。地壳运动书写着大地变迁的历史。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对地震的成功预警,根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
B.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推测,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
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