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议论说理的方法
2. 学习“类比引论法”
3. 指导学生懂得“人有诤友,如明镜在侧”的道理,
[自读指导]
《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魏征是唐初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竭诚以事唐太宗李世民,生性抗直,屡屡直言诤谏,很得李世民的信任。《谏太宗十思疏》是他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上给李世民的奏疏。其中心要旨是陈述如何接受强隋遽亡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巩固新兴的唐帝国的统治。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机,是有其背景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战乱时代,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勇武过人,生沾俭朴,礼贤下士,很是奋发有为。但当他继承了帝位之后,逐渐改变了勤俭的作风,因此魏征写作此文,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冶。学习本文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其次明确作者从正反两方面阐述的道理。学习本文多用比喻的手法,用对偶句在句式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安”“信”“求”“治”“以”“哉”“所”等。最后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代初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这与唐太宗的文治武略分不开。但是造就这个局面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魏征。魏征作为一个思想家、政治家能忠于职守,对唐代的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