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 B.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
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 D.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
2.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其主要含义是
A.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
C.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
3.《吕氏春秋》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表明战国时期
A.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 B.“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土地私有调动生产积极性 D.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5.“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6.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A.消灭六国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严刑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