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艺工作者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应排除。
答案:B
2.(2009·广东单科)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奥运场馆建设的实践创造了多项新成果体现了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故选B项。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故C项错误。
答案:B
3.(茂名二模)出色文学报告《木棉花开》描述了广东乃至中国改革开放攻坚人物任仲夷在政期间的一些经历,是历史的真实再现和记忆,是文学纪念30年改革开放生活的壮美篇章。这说明( )
A.社会实践要为文化创新的成果服务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解析:材料旨在表明《木棉花开》这部文学作品的创作立足于社会实践,故答案为B;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创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A颠倒了二者的关系;C、D表述准确,但不符合材料指向。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