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初《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2.(2013·菏泽模拟)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开放门户”标志着资本主义市场进一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
①殖民活动的扩展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 ③国际贸易的扩展 ④交通运输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 )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改善
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展开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工业革命使“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5.(原创题)他们认为:当时中国面临中西交汇的“千古变局”,在维护固有的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富国强兵。他们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开始研究和介绍世界知识
B.开展洋务运动,揭开了近代化序幕
C.践行“实业救国”的旗帜
D.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