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④为防 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 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皇权的独尊 C.等级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4.《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当时
①分封制仍然存在 ②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
③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特权 ④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秦灭六国后,奏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