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
药教颓。”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根本特点是
A.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需要商贸活动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生产和生活具有极大的自给自足性 D.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相结合
2.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
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3.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是
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沉重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4.晚清大臣陈炽指出:“中国官商情形隔膜,动以崇本抑末之说,视商人之盈亏
成败,漠然不加喜戚于其心。持此与泰西各国通商,如下驷弩骀追踪骐骥,必使中
国盈天下无一富商。所有利权皆归彼族,上下交困,仰人鼻息以为生。”这说明他
A.对传统官商关系的认识有所变化 B.意识到发展资本主义是国家根本
C.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D.反对外国商人在中国投资设厂
年代
|
农业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30441
|
69
|
4445
|
15
|
39696
|
100
|
5.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其中,影响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C.政府财税政策的变化 D.社会结构的变化
6. 费正清认为: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
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
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
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
原因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各种救国思想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