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作业 知能提升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一、选择题
1.2012年,东部沿海的浙江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实现度超过90%,高于全国10多个百分点,而西部的甘肃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指标只完成了62.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4个百分点,2000年至2010年年均进程只有1.73%。这说明( )
①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过程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 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统筹区域发展 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消除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浙江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快于全国,而甘肃慢于全国,这体现了①;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要求;②不符合题意;④错误 ,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经济发展速度不同,这种差 异是不能也不应该消除的。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注意的问题有( )
①它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互动协调发展的过程 ②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能犯“急于求成”的错误 ③关键在“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 ④关键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 000美元,因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标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题干强调“全面小康”,只有④中的3 000美元的说法是错误的。
3.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本方法是( )
A.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B.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C.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根本”。生产力决定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本之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故选D。
4.“生活质量指数”由一系列客观指数和主观指数相加平均得出。主观指数包括收入、生活成本、医疗保障、生活环境、生活节奏及生活便利程度等满意度;客观指数包括人均财富、通货膨胀率、绿地面积、恩格尔系数等。“2012中国35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显示,全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满意度(主观)指数为50.88,生活成本偏高成为导致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偏低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必须( )
①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增加个人财富 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恩格尔系数 ③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④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城市规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生活成本偏高是导致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偏低的重要因素,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有利于抵制生活成本的增长,故①③入选。②错误,恩格尔系数越高,意味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低;④在材料中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