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五 远近高低各不同
——探究小说的丰富意蕴
1. (2012·新课标全国)《马裤先生》(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三“5年高考”部分)
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结合主题、内容、情节和结构来探究小说人物形象。对“我”在小说中表现出的“人性弱点”,可以持肯定态度,也可以持否定态度,结合文本从上述几个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即可。
2. (2011·新课标全国)《血的故事》(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一个探究题,要注意题干中的“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事实”;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