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老师:贵溪市实验中学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课程
学科:政治
版本:人教版
教学思路:本框题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阶段 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实现了总体小康,以及这种总体小康在微观上和宏观上的体现,然后分析我国总体小康的特点,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从而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分析这种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同时阐明这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教学设计理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法,以一种探究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设计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讲授法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我国现阶段达到的小康水平,以及建设全面小康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讨论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是低 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 济目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结合你个人的感受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认为和过去的生活 相比,现在有些什 么样的变化?
这个巨大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你憧憬的更加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取得了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使人们走上了小康之路。
讲授新课
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
(1)展示小康一词的由来
(2)“三步走”发展战略(展示)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 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 裕,基本实 现现代化。”
设置探究活动:我国现在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几步?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总体小康
(学生快速浏览教材100-101页从整体上把握总体小康的表现)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
表现: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学生思考)
我们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呢?(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我国现阶段总体小康的特点)
(教师归纳)
现在的小康——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低水平——总量已达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指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不平衡——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过渡)
从上述的材料和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还没有达到全面小康,所以提出全面小康的目标有 其必要性。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 提出
(1)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全面的小康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 展示,新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引导出全面小康社会社会的目标〉
新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第一个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师简单介绍两个三步走的关系,
(过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对未来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我们具体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展示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我国全面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学生思考)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教师总结)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设置问题探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不是就是全国全面同时建设小康社会?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挥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路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三、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能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慢一些,相互帮助,互相扶持,最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创美好的未来。(展示图片)
思考:全面小康和总体小康的比较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已经迈进了小康社会的门槛,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这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但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我们制定了经济建设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将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