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概念:“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鸣的局面。
2、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是社会转型期: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具体原因:
⑴经济:井田制瓦解崩溃,封建经济发展;(物质条件)
⑵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争衡较量;
⑶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希望通过自己的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⑷思文:学术逐渐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诸子百家:
派别
|
道家
|
儒家
|
墨家
|
法家
|
⑴实质: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学派
⑵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时期,其他为战国时期。
⑶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而不是创立者。
|
代表人物
|
老庄
|
孔孟荀
|
墨子
|
韩非
|
思想核心
|
无为
|
仁
|
兼爱,非攻
|
法治
|
3.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流派的涌现和相互诘难和争论,彼此吸收和融合。
4.历史影响: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⑵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⑶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二、孔子(“至圣”)和早期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