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之为“瓷器大国”,在今天的欧亚非各国都有中国古代的瓷器出土。你今天在北非某国家博物馆中看到的我国古代瓷器,距今最早的可能是
A.元代的青花瓷 B.明代的五彩瓷 C.宋代的影青瓷 D.唐代的唐三彩
2、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与清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两者都
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当时社会进步
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当时社会转型
3、一个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曾对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面可作为其研究依据的是
A.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4、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相适应的有
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②“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 ③“使民重死而不远迁” ④“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之独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5、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6、《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