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通过多次诵读,理解并熟悉课文内容,做到熟读成诵。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整体把握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通思路,把握结构。
3、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
4、精读课文,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5、从本文汲取思想的精髓,学习作者如何面对人生困境。
【学习重难点】
1、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知识链接】
1、作者及背景: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称之为“ ”。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 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
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