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
1.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自然就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他们;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问: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3.西汉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时,皇帝常下“罪己诏”,根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33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钢五常学说
4、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的这种对人心本体的界说与下列哪一思想是一致的:( )
A.“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B.“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C.“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D.“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5.战国至秦汉时期,汉字的使用和发展逐步从混乱趋向统一,对这种现象出现原因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 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②与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相适应
③各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的要求 ④巩固统治的需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