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一:近几年,我国钢铁、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产能增加了30%以上;2012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注:“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速为11.2%)
(1)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问题?(4分)
材料二:“美丽中国”应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2013年元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尤其是北京,PM2.5一度达700微克/立方米以上。对于未来如何减少雾霾对生活的影响,专家建议,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倡导全民参与的绿色出行。媒体呼吁: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战胜雾霾,人人有责,我们应从一点一滴做起。
(2)根据材料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15分)
材料三 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注:PM2.5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3)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中,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的政治意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