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考试易联系的热点
1.理解党的领导地位确立的必然性,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十一五规划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联系党的性质、地位、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历史使命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反腐倡廉、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措施。
3.认清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理解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民主党派和政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易错易混点
1.关于政党
(1)政党的产生。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但是,它不是同阶级与国家同时产生的。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 物,最早产生的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奴隶、封建社会没有政党,因为那时经济上的封闭、落后,政治上的专制,人们没有结社自由等,不具备政党产生、存在的条件。我国唐朝有牛党、李党,明朝有东林党等,这些政治团体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政党。不能“将政党看作是同阶级、国家同时产生的”。
(2)政党和一般政治团体。①政党属于政治团体,政党的党员可参加一般政治团体。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②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目标在于夺取、行使政权 或参与行使政权,这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团体的主要标志。
(3)国家性质一般与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国家性 质不决定政党性质。在一个存在政党的国家中,往往有多个政党存在,有统治阶级的政党,也有被统治阶级的政党,它们分别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因此,同一国体无法决定不同政党的性质,不能认为“国家性质决定政党性质,国家性质与政党阶级属性相一致”。只能说国家性质通常与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