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 (必做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9.(唐)杨国忠专权时,“多征诸州县农人令铸钱”.因农民无专门技术,结果是“费力无功”。韦纶建议“厚悬市估价。募下晓者为之”,“由是役用减而鼓铸多”。这个变化反映的是
A.为政者应轻徭薄赋 B.韦纶重农抑商
C.杨国忠滥用民力 D.雇募制提高了劳动效率
【答案】D
考察古代中国经济,必修二。材料体现了唐宋时期官营手工业内部出现的生产关系变革: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变化,“多征诸州县农人令铸钱”到“厚悬市估价。募下晓者为之”。
10.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说,帝王们“用一人焉,则疑其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手段 B.监察制度有利于加强集权
C.通过人事变革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D.黄宗羲借以抨击君主专制
【答案】B
考察古代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必修三。材料重点在于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指出君主专制存在的问题“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而非说监察制度可以加强集权。
11.有人说,中同近代工业只不过是装配工业(即以外国零件装配成机器)或加工业(即以外国原料加工制成日用品)。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A.技术设备落后 B.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C.缺乏重工业基础 D.中国适合投资劳动密集型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