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矛盾分析法
【考纲要求】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系统优化方法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性的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联系观是近几年的高频考点。题型以主观题为主,有两张考查情况,第一是单独考查联系观,即以联系观为理论限制;第二是以辩证法为理论限制;主要是考查学生利用材料分析哲学原理的能力,2013年高考注意以下热点材料,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济结构的调整等。
【命题特点及趋势】
主要的考查联系观的原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客观性原理,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经典例题】
1.(2012年安徽高考) 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二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2.(2012年山东高考)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2001年和2011年中国出口商品情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