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历史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40。42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1卷(共144分)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史学家何炳棣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写道,“汉高祖大朝群臣为太上皇祝寿时戏言以天下为 产业……(明太祖)祭祖时以天下《赋役黄册》与鱼肉果蔬并陈。”这主要表明了古代中国
A.天下为公 B.儒法并施 c.以农为本 D.家国一体
14.。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人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转化为地主,这不仅缓和了土地权和 货币权的矛盾,而且形成了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在经济上的三结合。”导致这一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
A。商品专卖制度 B.重利轻义观念 c.土地私有制度 D.工商皆本思想
15.乾隆年间“漳州郡城,与厦门对峙。该地绅士、富户,半系贩洋为生,较之他郡,尤为殷实。而城市之繁华,胜于省会。”材料体现了当时漳州
A.与厦门经济联系密切 B.海外贸易较为发达
c.受海禁政策影响巨大 D.城市地位超过省会
16.阅读图6、图7。二图所示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A.兴兵于广东,定都于南京
B.确定了反帝的革命纲领
C.唤醒了民众的反清意识
D.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