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同。
第I卷(必做,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日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9.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人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10.下表是我国占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说明了
职业
|
白耕农和地主
|
佃农
|
手工工场主和雇工
|
商人
|
占总人口比重
|
24%
|
36%
|
30%
|
10%
|
A.手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 B.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
C.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D.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11.右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a处:“焚书坑儒”
B.b处:“独尊儒术”
C.c处:“三教合一”
D.d处:“西学东渐”
12.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
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A.社会变迁 B.阶级分析 C.道德标准 D.文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