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2、唐陈廷章《水轮赋》:“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该材料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A.翻车 B.高转筒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
3、明清时期,苏州的出版业出现了两个持续百年的高潮。其兴盛的背景因素包括
①重商主义影响,商品经济繁荣 ②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发展 ③统治者政策开明 ④工商业市镇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中国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有市无城五个发展阶段。其中“城区即市区”源于那一时期?
A.秦汉时期 B.唐安史之乱以后 C. 北宋 D.明清时期
5、中唐文学家元结在策问《问进士第二》中说:“今商贾贱类,台隶下品,数月之间,大者上污卿监,小者下辱州县。至于廊庙,不无杂人。”该材料反映了
A.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中唐商人社会地位降低,统治者严格推行贱商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D.中唐时期商人完全被杜绝在仕途之外
6、所谓领织,是由官局或官府(实际主持人是太监)将织造任务分派给核定的承揽人,承揽人又可转包给机户生产。承揽人也叫“收头机户”,都是机户中的富裕大户。嘉靖中,奉派到苏杭督查织造的王统曾提出:“所司籍机户之贫富,分为上中二等,编排甲头,分派领织”,并“量其产业高下,以为领织多寡”。下列对“领织”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官局演化而来,是对官局制度的一个否定 ②超经济的摇役关系已在向经济关系转化 ③承揽人和小户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 ④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已经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明史》记载,明代万历年间,朝廷一次清出围湖造田数目达80万顷。清代以后,垦殖活动更为盛行。乾隆年间湖北巡抚彭树葵指出,“人与水争地为利,以致水与 人争地为殃。”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明清时期人口的增加 B.明清时期水田数量的增加
C.盲目围垦,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有害的影响 D.水田面积的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8、《五行大义》(隋朝)社会等级排序:仕 庶 农 商 工
《二十五等人图》(唐朝)社会等级排序:士 工 庶 农 商
对以上两文献社会等级的排序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所属时代社会观念的变迁;②仍然受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影响;③工匠身份在唐代发生了明显变化;④唐朝放弃了农本政策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