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要求】
物质生 活和习俗的变化、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
一、核心考点过关
核心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真题回顾】(2011·浙江文综·T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新增内容,在近几年高考中常有涉及,反映了高考逐渐关注社会 生活的发展趋势。
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社会习俗、社交礼仪、婚姻习俗的发展变化是考查的主要角度,特别是婚姻习俗的考查尤为重要。主要运用新材料或者图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3.复习备考时,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和婚姻习俗为重点,要重视运用史料、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并能够把社会生活变迁与各种社会运动相联系。
【变式达标】
1.(2012·江苏单科·T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