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一、核心考点过关
核心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真题回顾】(2011·广东文综·T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点评】本题非常灵活地考查了孟子的“仁政”思想。首先,命题形式比较灵活,选择了一段原始史料,要求学生从中分析出孟子关于实施“仁政”思想的认识。其次,选项之间的干扰性较强,A、D本身说法是正确的,但与材料意思不一致。本 题命题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孟子的“仁政”思想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迁移能力。与材料意思最吻合的一项,即为正确答案。
【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较大,属于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考查的内容主要是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试题形式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是引用原始史料,考查学生对思想类史料的解读能力和判断能力,二是设置一种情境,考查学生对相似思想的比较能力和认识能力。
3.复习备考时,一要熟练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并能够区别各家思想的主要不同。二要尽量多接触有关诸子百家思想的原始史料,并与所学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三要对相 关试题多加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变式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