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本次修改是在1996年第一次修改基础上,历经16载社会变迁和司法实践的积累之后的再次修改。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哲学依据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D。历经16载社会变迁和司法实践的积累之后,再次修改刑事诉讼法,这说明物质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也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③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②材料体现不出,应舍去。
2012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广西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这是因为(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决定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解析:选A。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先进的社会意识,“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就是为了发挥先进社会意识对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故答案选A。B、C、D三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应舍去。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减少,最终枯萎。从哲学上看,“刘易斯拐点”主要体现了(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B.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解析:选C。“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的逐步转移”,意味着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随着这种变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减少,最终枯萎,这说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故答案选C。A、B、D三项材料体现不出,应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