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2周年。按照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中国一件10元人民币的N商品出口到东盟成员国T国的关税为4%,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5。该商品实行零关税后,中国生产N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N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T国的价格用T国的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元
A.50 40 B.52 40 C.40 50 D.40 52
2、物价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2010年起我国部分商品接力涨价,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2012年上半年出现“油你涨”“苹什么”,可谓是“涨声不断”。从防止物价上涨过快的角度看,下列正确的做法是( )
A. 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B. 人民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减少→国内商品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C. 提高存贷款利率→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有效需求降低→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D. 发行国债→增加货币供应量→减少消费需求→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3、2012年8月,100日元兑换人民币8.2723元,而5月初,100日元兑换人民币仅为7.2元,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日元兑换人民币迅速攀升。下列认识符合这次汇率变动影响的是( )
①旅行社:赴日旅游线路报价三个月来持续下跌
②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对去日本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工资降了
③留学生:赴日留学成本将增加
④海关:日本对我国出口将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