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下列是对孔子“仁”的学说的评述,不准确的是
A.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主张统治者爱惜民力,因而孔子的“仁”可以消除阶级矛盾
B.孔子的“仁”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
C.孔子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明了基本的做人准则
D.孔子的“仁”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实现人际间和谐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
3.某人到山东泰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
4.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思想家认为:“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