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应教材,与此主题相关的重要知识举例:
1、战国时的商鞅变法推行什伍连坐制,以保障秦国兵源,加强对人民的控制;还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即推行小家庭制度)。
2、秦朝实行的乡里制。如三老的设置,其职责是率众行善,以维护乡村社会秩序。
3、孝文帝改革实行三长(邻、里、党)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其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有利加强中央集权。
4、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为“两”,每25户为一两,实行国库制度。
5、新中国的人民公社化体制与新时期的农村基层建设(村民自治制度----直接选举)。
6、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虽然获得“解放”(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但仍受到村社的管理(注:村社虽然实行选举,但很少有人说那是俄国民主模式的象征,而是把村社视为沙皇专制的社会基础)。 后来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有利俄国近代化建设。
7、日本明治维新中,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开始有自己的姓氏,说明等级身份制的废除。
二、古今中国乡村管理三大模式:
1、传统乡村的“双轨政治”模式
即包含着自上而下的国家行政权和蕴含在乡村社会内部的自治权两个方面。这两种权力同时存在,之所以出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古代乡村社会具有高度的分散性,封闭性,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单靠国家行政权很难有效地治理广阔分散的乡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