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作为本专题的第二课时内容,是第一课时“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的下篇,它主要讲述了“民国初年”、“抗战前夕”、“国民党统治后期”三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和表现,勾勒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线索。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史,并在这基础上分析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民族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本课内容,课标提出的要求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我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进一步阐述为
学习要求
|
知道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知道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体会民族经济兴衰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道理。
|
说明
|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包括民国初年、抗战前夕、国民党统治后期三个阶段,要注意把握这三个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学习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学情分析】
初中浙江版老教材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作了一定的介绍,但侧重介绍过程和表现,对原因分析不多。而人教版的新教材则对这块内容没有完整系统地介绍,只提到了维新变法中颁布的新政内容。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这段历史知之甚少。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的史实。理解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主客观因素、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因素。
概括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