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教学模式,认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是接受性的,这种接受性必须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清晰地组织教材并设法使各知识点发生联系,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出现稳定而明确的有意义的学习,实现知识的近迁移,从而使有组织的知识体系长期保持下来.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重视知识的层次性和学习的阶段性,试图在对知识点分层次解析基础上找出各知识点的联系,在补充材料的辅助下,实现知识的近迁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达到在“有意义的学习”中掌握、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目的。
2.教学原则:
从学生学情及教学实际出发,遵循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的要求,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
3.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的基本史实,要在掌握这些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并运用这些知识,思考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在教学设计中,要补充相应的史料,把这三个层次的知识连接起来,达到知识的近迁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学情分析:
有关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一些情况,大部分同学在平时的新闻和报纸中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明确;有关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在上节课中已有提及,但并未深入分析和认识;教材只提供了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的基本史实,并未提供较多的史料以帮助学生认识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等等。因此,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掌握的学习材料是相对匮乏的,而且,学习中的一些综合性的和抽象性的分析,对高一同学来说,本身就是比较困难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