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
材料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3:(唐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咨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指出其主张的结局并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2,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
(3)材料3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客观上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将孔子的民本思想和唐太宗的民本思想进行综合考查。第(1)问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进行回答。第(2)问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总结归纳。第(3)问结合唐太宗民本思想进行回答,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分析其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