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高考广东文综卷)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选A。从时间上分析,题目记述日记为阳历1913年,而日记依然使用宣统年号、阴历;从日记内容看,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后社会虽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列强却“蚕食鲸吞,日甚一日”,可见作者并不认同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从上述分析可知A正确。作者只是记录辛亥革命后社会的变化,并未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也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D错误;从日记中“来拜年者”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可知C错误。
2.(2011·高考安徽文综卷)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解析:选A。材料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统治的历史功绩,同时指出了它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严重不足。正是基于对这一不足的认识,陈独秀等人发起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以弥补之。这一评价是对辛亥革命不足的正确认识,B项与题干相反,不正确;C项仅从积极的方面评价,不符合材料的含义;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中肯的,基本符合历史事实,D项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