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 导语:上课前请同学们看一副著名的挽联,猜猜这是写给谁的?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你们是怎么知道是写给鲁迅的?(《呐喊》《彷徨》《野草》《而已》是他的作品集,《莽原》《奔流》是他编辑过的刊物名,《毁灭》《十月》是他的译作。这是当时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孙伏园悼念鲁迅的挽联,他将鲁迅的著作、译作和主编过的刊物名巧妙的连缀在一起,毫无斧凿之痕。鲁迅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我们都知道他是作家,却鲜有人知他也是翻译家,他不遗余力地向中国读者推介外国优秀的作品,连去世前还在翻译果戈理的《死魂灵》,他的译作和他的著作几乎是相等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中的《拿来主义》(板书课题)。有谁知道《且介亭杂文》名字的来由吗?(“且介”即“半租借”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里写的,讽刺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