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经济大危机时期人们的感受和体验为选项材料,形成一定的历史情景。解题时,需要结合经济危机的相关表现对材料进行分析才能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经济危机来临之际,企业破产导致了找工作的困难,这是基本问题。
2.1933年3月,罗斯福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
A.经济危机来势猛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危机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D.危机持续时间长
解析:选B。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关键词“交换”、“工业企业”和“农产品”,可知反映的是经济危机范围广;“毁于一旦”反映的是破坏性强。
3.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B.世界市场的作用
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