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48题,每题1分,共48分)
1、《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当时的分封
A.只局限于姬姓王族 B.开国功臣占主导
C.同姓亲族占主体 D.保证了姬姓江山永固
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4、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里所说的“某制度”指的是
A.世袭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内阁制度
5、英国“在1855-1870年的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作了革命性的变革”,孙中山因此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持此观点的理由是中国的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