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朝野的态度是( )
A.波澜不惊 B清政府仍然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
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D.先进的知识分子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南京条约》签订后,有英国资本家认为:“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上述材料表明 ( )
①英国纺织品在中国供不应求 ②该资本家不完全了解中国国情③该资本家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④英国工厂急需更新设备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