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位—构—性”关系应用的思维模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化学史话
门捷列夫在编写元素周期表时留下了很多空格,他认为这些空格应由当时未被发现的元素来填满。其中在铝元素下方的一个空格,门捷列夫称它为“类铝”。
在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4年之后,布瓦博德朗(L. de Boisbaudran,1838—1912)首次通过电解获得了约1 g的金属镓,并对其性质作了初步的研究。门捷列夫得知后,大胆提出质疑,认为布瓦博德朗关于镓的一些性质测定并不完全正确,特别是其密度不应是4.7 g·cm-3,而应为5.9~6.0
g·cm-3。布瓦博德朗知悉后十分惊讶,因为当时世界上只有他拥有金属镓。后来,布瓦博德朗将金属镓进一步提纯,重新测得其密度为5.96 g·cm-3,与门捷列夫的预测完全一致。门捷列夫所预言的类铝、类硼和类硅3种元素,在此后的15年内相继被发现。令人惊讶的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元素的一些数据竟和门捷列夫的预言几乎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