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文族徽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族氏名号,商代晚期数量显著增加,且许多族徽上附加了地名、官名和职事名。这反映了当时
A. 族氏政治职能加强 B. 神权王权紧密结合
C. 族群融合程度加深 D. 青铜冶铸工艺精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金文族徽作为依附于青铜器的铭文形式,具有标识铭记、美化装饰、体现身份地位的功能。商代晚期金文族徽数量显著增加,且许多族徽上附加了地名、官名和职事名,反映了当时族氏政治职能加强,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神权王权紧密结合”,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族群融合程度加深”,排除C项;材料与青铜冶铸工艺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 永和三年(138年),河间相张衡作《归田赋》云:“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美鱼,俟河清乎未期。……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由此可推知,当时
A. 儒学正统尚未确立 B. 朝政纲纪败坏 C. 王国问题有待解决 D. 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美鱼,俟河清乎未期。……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并结合所学可知,张衡《归田赋》中叙述了自己在京做官已久,没有高明的谋略辅佐君王,所以要归隐田园。结合所学可知,张衡所生活的东汉时期,朝政纲纪败坏,张衡的政治理想破灭,这是张衡归隐的真正原因,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就已经确立,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已经解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军阀割据混战,排除D项。故选B项。
3. 孝文帝于497年颁布《代人定姓族诏》,将功勋突出,地位显赫的八个鲜卑贵族家族定为一流高门,与汉族高门“四姓”同等对待,并在铨选入仕时优待八姓子弟。此举
A. 确立了皇室的独尊地位 B. 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
C. 肯定了既有的政治秩序 D. 迟滞了汉化改革的进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将功勋突出,地位显赫的八个鲜卑贵族家族定为一流高门,与汉族高门‘四姓’同等对待,并在铨选入仕时优待八姓子弟”,并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颁布的《代人定姓族诏》,既维护了鲜卑贵族的利益,又笼络了汉族高门望族,此举肯定了既有的政治秩序,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皇室独尊地位的确立,排除A项;“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孝文帝此举推进了汉化改革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